11日,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,位于什猿村附近的琼乐高速起点,连接屯琼高速的爱罗河大桥施工现场一片忙碌,工人们冒着烈日正在抓紧进行着桥面施工。
如今,大桥的整体轮廓已显现,从高空俯瞰,如果把已经建成的屯琼高速比喻成一条丝带,那么这座大桥如同一件银饰,把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的琼乐高速这条黄色丝带接连在一起,在周围绿色衬托下,让人对这条道路建成后的未来充满着憧憬。
这样的憧憬并不是没有依据。琼乐高速是我省“田字型”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线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与先期建成的海屯高速与屯琼高速组成中线高速。从琼乐高速起点出发,沿着屯琼高速行驶十余公理,来到琼中湾岭镇水央村,伴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完善,这个村子迎来了发展机遇,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“路通了,财就通了。”水央村委会主任许炳酌说。这个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,是我省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一个小缩影。
屯琼高速枫木互通
原先山路靠拖拉机通行 还要推车1个多小时路程 如今只需10多分钟
泥泞的土路,换成了水泥路;杂草丛生的荒地,现建起了休闲凉亭;一幢幢裸露灰色墙砖的房子,如今粉刷成了黄色,上面还有民族风情的绘画……琼中湾岭镇水央村发生的这些改变,是在2015年屯琼高速通车之后。
回想几年前村子没有通路的情景,许炳酌不由地摇了摇头。“当时是山路,我们去一趟乌石(乌石农场场部)就要一个多小时。”
当时村民来回乌石,靠的是手扶拖拉机,因为路况极差,一般的汽车难于通行。“村民要运输稻谷、木薯到乌石卖,会几个人一起拼一辆手扶拖拉机。”许炳酌称,拼车的原因,除了每个人带的东西不够装一车外,主要是路上可以相互照应。“特别是下雨过后山路非常难走,村民需要不时下车推车。”
现在不少村民买了摩托车,还有的买了汽车,通过乌石互通与海榆中线的连接线,村民驾车到乌石只需要10多分钟。
“白天我在乌石看店,晚上回村住。”水央村村民杨先生在乌石有一家饭店,尽管店面有200多平方米,但他还是喜欢回村里住,因为路通了方便,他感觉住在村子里和住在镇墟上没有多大差别。
高速公路让水央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。
路通财通
便捷交通引来老板投资建果园 8户贫困人口已有7户摘“穷帽”
“以前村民割胶后,因为交通不便,会把胶水制成胶片存起来,一个月销售一两次。”许炳酌称,那时村子里弥漫着一股橡胶的臭味,但是没有办法,因为交通不方便。屯琼高速公路通后,村民们早上割完胶后,把胶水直接送到乌石,卖完后还可以在镇上喝个茶再回村里来。因为村民不再制胶片,原来弥漫在村子里的橡胶臭味也就消失了。
水央村处在屯琼高速东侧,从乌石互通下高速后,行驶四五百米就到达该村,交通十分方便。正因为如此,近年来,村子不仅迎来了游客,还有老板到村子投资。
“有老板来村投资绿橙基地,大概有五十多亩。”许炳酌称,村子不仅有了地租收入,一些村民还可以受雇工作,一天能挣100多元。
便捷的交通让这片土地正逐渐成为热土,村民改变了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,利用现有难得的机遇,靠自己双手致富,把路通变成财通。
据了解,水央村委会共有2个自然村,分别是水央村和丰里村,共有85户,356人,2016年共有8户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2016年底,水央村已有7户摘掉“穷帽”。
生活便利
村民用光纤看电视和网购 将从湾岭镇引自来水到村里
水央村村民的生活改变还不只这些,光纤宽带也在去年进到村里了。
11日中午,一幢崭新的两层民房内,村民方丹秀正坐在客厅看电视。同城市里的家庭一样,她家电视机的下方有一个中国电信网络电视的机顶盒。“这种宽带电视很方便,错过的节目还可以回放。”除了可以收看更加丰富的电视节目,方丹秀还可以通过WiFi用手机上网。“家里的很多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,这很方便。”方丹秀在网上下单后,购买的物品会送到乌石的快递收取点,她从家里骑车过去取,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。
在水央村,不少村民房子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,使用的是村子水塔供应的自来水。去水井挑水喝的景象,几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。许炳酌介绍,预计今年内动工铺设管道,从湾岭镇的供水厂引水到村子里,届时村民的用水更加有保障。
这个村子村民生活的“城市范”,只是我省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一个小缩影。伴随着我省“五网”建设的推进和完善,不仅城市居民享用着这份“红利”,越来越多的村子同水央村一样,村民生活的“城市范”越来越足了。
坤德居服务全新升级,真正做到海南购房、装修、家具一站式管家服务,全程免费专车接送,让旅居海南的您体验五星级的海南置业服务!收房、验房、房屋托管、家政打扫、开窗通风,做到拎包入住,全程代劳,开启海南房管家模式!
24小时咨询电话(免费):40004-62226 客服: